掙到第一個十萬,是男人最想發財的時候;畢業一年,是女人最想嫁人的時候。如果那時陰差陽錯地沒有結成婚,多半要拖到二十八歲甚至更晚了。每當被別人追問為什麼還沒有結婚,我的不耐煩幾乎衝破腦門:誰規定每個女人都必須結婚?
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常常為了尋找住房和實習的機會流覽報紙,於是一不留神看到了很多征友廣告,跟國內的徵婚廣告很類似,但絕對不提“婚姻”這兩個字。
廣告上或者說希望找個人發展長期的關係,或者說只需要短期的感情。剛開始我還看不慣,朝三暮四的人居然堂而皇之地登報表白!英國人民就不管管這種人嗎?居然還有人給他回復!
可是當我回國之後,某些人一旦知道了我還單身,就都張羅著幫我介紹物件,幾次不成就惱羞成怒,懶得理我,還在背後說怪話,此時我感覺出英國人民的好了,管你單身已婚從一而終水性楊花還是有怪癖,都不過問,絕對尊重別人的隱私。
後來隨著自己的感情經歷的增多,我漸漸看明白了,有的階段真的不適合結婚,也有的人真的不適合結婚。
太年輕的時候別結婚
年紀輕輕,掙錢是困難的,快樂卻來得簡單。工作難找,報酬少少,生活裡出現的每一個男人都似乎是改變生活狀態的機會。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就是在我們畢業一年後舉行的。大學時代同時喜歡霍洛維茨和斯汀的她,照例塗上兩斤麵粉去拍了婚紗照。挑的是北京最好的影樓,所以效果不錯,據說像蕭薔。照片拍好後被鑲進相框,掛在客廳的電視機上頭,方便每晚和大她九歲的老公聚眾觀看肥皂劇時觀摩賞析。
婚紗照和電視機,這簡直是每一個中國新娘的宿命。一年以後,她開始養狗。又過了一年,她眼眶紅紅地來敲門,要把狗送給我。我們因為一隻兩歲的京叭恢復了大學時代的親密。夜晚,我們躺在床上,她恨恨地告訴我,是婚姻把她從一個女權主義者變成了宿命論者。有恨不覺年遲,一年以後的今天,她已經離了婚,有了小她三歲的男朋友,並且辭掉了即將下崗的工作,準備在市中心開個酒吧。
她的際遇在同學中間一時傳為美談。其他女生和她之間的差距也昭然若揭。當她和前夫像子君涓生一般天風海濤的時候,我們正就著大棒子粥和豬肉白菜餡餅啃中國文學史。她開始養狗,我們開始讀研出國。她開始生恨,我們開始找愛。等到她要離婚的時候,我們也要畢業了。現在,她在學習調酒做提拉米蘇,我們開始學做汆丸子,期望找個好男人每天一起吃頓熱乎乎的晚飯。
有些女人的生活總是比另外一些女人慢半拍,然而軌跡是相似的,都不愧為各大專院校出來的學生——讀書、戀愛,然後掙錢嫁人。但三十歲初婚的女人比二十三歲初婚的女人平均離婚率要低很多,平均收入也要高很多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